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到抗日战争时期发展到了一个转折点。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虽然很快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侵入了华北,但它的疯狂侵略迅速促进了全国人民的觉醒,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抗日斗争此伏彼起,接连不断。七七事变以后,更...
中共中央于1945年8月25日发表了《对目前时局宣言》,指出“我全民族面前的重大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表示中国共产党愿意与国民党谈判协商,力争和平民主的前途...
按照一般常理,一场战争的开始时间,不应当有什么分歧。但是,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围绕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问题,展开了相当规模的讨论,主要是针对八年抗战的说法,提出了十四年抗战的概念。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但是,当权的南京国民政府和蒋介石...
中国共产党由于始终高举争取民族解放的大旗,在最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敌后抗战,坚持团结全国最大多数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从而博得了人民的信任,发展了自己的力量。抗日战争胜利时,中国共产党已成为有120多万党员的大党,抗日根据地的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日民族矛盾基本解决,但是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又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蒋介石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阴谋发动新的大规模内战,以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日本投降后的军事形势对国...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进入和平发展的时机。根据中国人民和平建国的愿望,毛泽东应蒋介石的邀请,代表中国共产党亲赴重庆谈判,并签订了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但是蒋介石实际上根本不会放弃靠发动内战以维护其独裁统治的阶级立场,他是利用这个停战协定作为布置大战的幌子...
1939年,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和政府决定将一位烈士的遗骸移葬于其家乡枣树坪。毛泽东先后两次为其墓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这位烈士,就是陕北红军和苏区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谢子长。谢子长,1897年生,陕西安定(今子长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拼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这首题为《带镣行》的诗是烈士刘伯坚在英勇就义前写下的。刘伯坚,1895年出生于四川省平昌县,早年就读于川东高等师范...
江南新四军北撤是毛泽东首先提出来的。主要根据有三:第一,1945年9月15日毛泽东电示江南新四军的行动方针是:“立即开始注意控制北上通路,保障北上安全,并准备将来适当时机渡江北上,请通知华中拟具体意见。”这份重要电报是最可靠的证据。第二,9月15日之前,延安中央负责...
1946年春末,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以及苏皖边区人民政府,在领导人民进行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同时,慎重而机密地筹办着迎候中共中央机关从延安南迁淮阴的工作。建立包括国民党在内的民主联合政府,这是中共七大确定的政治方针,它代表了全国45亿人民的共同心愿。为...
对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土地政策《五四指示》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一方面肯定其历史作用,另方面又认为它对中小地主、旧式富农、开明绅士等照顾太多,不利于消灭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具有不彻底性。然而,这种不彻底性在当时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呢?从当...
中共中央发布《五四指示》以来,解放区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为了争取更多的人参加反对蒋介石集团独裁内战的斗争,《五四指示》中还没有宣布无偿没收一般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而是规定通过有偿转移的方式使农...
毛泽东把唯物辩证法运用观察社会现象,提出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科学论断。毛泽东关于“纸老虎”的理论,也有一个历史的形成过程。在中国现代革命斗争史上,革命群众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在不同历史时期,曾经屡次使用“纸老虎”这个说法。最初出现“帝国主义是纸...
1947年3月,胡宗南统率大军34个旅23万人,大举进攻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和陕甘宁边区。3月18日,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19日,胡宗南部侵占延安。5月15日,蒋介石在南京向他的将校们说:胡宗南占领延安后,中共军队的“首脑部就无所寄托,只能随处流窜,即使他们还有广播宣传,...
早在全面内战爆发前夕,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即从争取有利的战略地位着眼,制定了外线作战方针。出击中原、进军大别山即是这一部署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央军委在制定进军中原战略部署后,即对由哪支野战军出击大别山有所规划。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出击大别山的任务,中共中央确...